江大白:AI技术爆款文章背后的技巧与思考

自从大白在知乎、CSDN等平台,不断分享文章、视频后,很多朋友添加大白的微信(wxqzy68)。

在相互交流中,很多小伙伴从他们的角度,分享了很多AI行业的经验,很多人也都加入了《AI未来星球》

从本周开始,大白将这些宝贵的工作、人生经验,也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大家工作学习有帮助。

PS:《AI未来星球》加入方式,可点击查看。


分享人:江大白
社群编号:V001号
所属方向:系统开发
所在行业:智能安防

1

个人简介

Hello,大家好,我是江大白,目前从事智能安防的图像算法方向。

之前也分享过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,链接为:点击查看

相信很多人认识大白,都是因为Yolo算法的一些文章或者视频。

比如深入浅出Yolo系列的Yolov3、Yolov4、Yolov5、Yolox等算法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大白也慢慢总结出技术爆款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方法。

并且当文章写好后,可以分发到哪些技术平台,如何针对不同的平台,调整不同的内容?

这一路上,大白做了很多的尝试,不断的改进优化。

所以本次分享,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,大白在写技术爆款文章背后的技巧与思考。

2

Yolo文章背后的数据

大家如果在搜索引擎搜索,“深入浅出Yolo”时。

跳出来的搜索结果,基本都是大白之前写的Yolo相关的文章,以及被别人转载的文章。

那么目前写的文章,阅读量怎么样呢?

首先从数据的角度,和大家真诚分享一下,文章背后的数据信息。

大白在2020年5月27号,写了《深入浅出Yolo系列之Yolov4核心基础完整讲解》

当时大白还没有公众号,所以将文章发布在知乎、CSDN上。

截止目前,在知乎的浏览量是25万3千多,赞同数2057,收藏4956。

在2020年8月份,Yolov5出来后,大白又写了《深入浅出Yolo系列之Yolov5核心基础完整讲解》。

截止目前,知乎上的浏览量29万多,赞同数1289,收藏量2726。

除了这两篇文章,在知乎上还对Yolo算法进行了一些回答,以及写了Yolo相关的一些其他文章。

此外大白在CSDN上,也对Yolo的文章同步进行了更新,基本每篇都在10万左右。

当然,除了知乎,CSDN、还被数十个媒体公众号转载,各种网站转载。

除此之外,因为Yolo算法本身涉及到很多的网络结构图。

所以大白还制作了Yolov3、Yolov4、Yolov5网络结构图的一些文章,便于大家直接查看,或者下载。

那么这些由Yolo核心知识点,所延伸出的文章,目前的数据如何呢?

我们再看一下由核心文章,所带来的一些延伸文章的数据:

(1)因为网络结构图的可视化,需要用netron工具打开,因此大白先写了netron安装流程的文章,目前34854阅读,380收藏。

(2)使用netron打开的Yolov3网络结构图文章,20896阅读,117收藏。

(3)使用netron打开的Yolov4网络结构图文章,18866阅读,88收藏。

(4)使用netron打开的Yolov5s网络结构图文章,27813阅读,119收藏。

(5)使用netron打开的Yolov5m网络结构图文章,18314阅读,17收藏。

(6)使用netron打开的Yolov5l网络结构图文章,14574阅读,16收藏。

(7)使用netron打开的Yolov5x网络结构图文章,15118阅读,9收藏。

(8)Yolo文章中各个网络结构图下载的文章,43403阅读,352收藏。

粗略统计一下,由Yolov4、Yolov5两篇文章,所带来的总流量,在100万左右。

2021年7月份,旷视科技又发布了Yolox算法。

第一时间,就有很多粉丝找到大白,让大白再写一篇Yolox的核心基础文章。

目前已经完成,发布到知乎、CSDN、公众号上,目前的数据,也在不断上涨。

当然还有很多技术大佬分享的文章,流量更大。

但大白从个人视角方面,给大家分享一下,在写技术爆款文章背后,大白的一些思考,以及持续性写作,给大白带来的一些改变。

3

为什么写Yolo文章?

在写Yolo文章的时候,大白业余时间主要在准备大白智能的网站,www.jiangdabai.com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很多内容。

比如视频课程、面经、数据集、项目代码、技术精华文章等网站上的内容。

当然,这些只是产品的一部分,而互联网的商业逻辑,由流量+产品+变现组成。

产品是有了,但是流量,当时大白并没有很好的想法。

如果只是纯粹一门心思做产品,没有流量,没有曝光,也就没有人看到。

即使产品做的再好,也是没有人知晓的,或者没办法推送给需要这方面的用户,进而产生帮助。

但比较庆幸的是,在从事AI行业之前,大白也尝试过很多互联网方面的项目。

比如淘宝小众商品,利用淘宝的精准搜索流量,几个月时间也赚到过将近百万。

在无锡线下,利用儿童乐园作为裂变产品,帮助很多儿童乐园商家获取线下流量,很多儿童乐园,一周内可以引流将近一千组家庭。

比如下图是某家连锁的儿童乐园,和大白的一个亲子公众号,联合发布一个亲子品牌的图片。

不过虽然有想法,但是人工智能行业,是一个技术型行业,如何获取技术方面的精准流量?

这时正好产生了一个契机。

在2020年初,因为一个项目上用到Yolo算法,两个工程组的同事,和大白咨询Yolo网络结构和后处理方面的细节。

不过比较尴尬的是,当时大白并没有深入的仔细研究Yolo算法。

虽然Yolo算法用的很多,但非常具体的细节,还是有些模糊的。

因此当同事咨询,大白表示并不清楚的时候,其实内心很尴尬。

但大白这时也敏锐的察觉到,不止是算法的同事,关注人工智能行业的很多人,也想了解Yolo算法,市面上肯定有很多的用户,都会需要这方面的内容。

大白便简单的搜索了一下,果然,关于Yolov3非常具体的讲解的文章,浏览量都超过了10万。

但是在评论区,有几个人在咨询,是否可以有视频版的Yolov3讲解课程?大家的阅读体验会更好。

因此,大白对当时在准备的视频课程,调整内容框架,精心准备了Yolov3系列的视频。

前不久,大白粉丝群中,也有几个朋友,表示大白制作的视频很用心的,获得用户的真实认可,很开心。

在Yolov4的论文出来后,为了测试文字内容的流量效果,大白又花费将近一个月时间准备了Yolov4的文章。

没想到浏览量真的不错,前几天在查看《AI未来星球》之前的内容时,发现了2020年5月份发布的一条信息。

大白在当时发布Yolov4文章不久,就觉得内容流量是个机会。

其实也确实如此:大部分圈子、平台,都缺少优质的内容。

内容可以换取流量,优质的内容具有层层突破的穿透性,并且平台也愿意推荐。

比如将上周潘博的《一文看透鱼眼相机畸变矫正,及目标检测项目应用》发布在知乎上,因为内容比较优质,所以平台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推荐。

因此优质的内容,对于各个平台都是或缺的。

这一年,大白一直在尝试写长尾的技术精品文章,来获取流量。

虽然和很多公众号大佬相比,粉丝量还很少,但大白一直在努力,希望带给大家更好的内容。

4

如何写技术爆款文章?

回归到本次分享的主题,如何写技术爆款文章呢?

这里我并没有特意加上人工智能的主语,因为我觉得,技巧在每个领域应该都是通用的。

比如算法题讲解,就有专门用漫画讲解算法的内容,既生动也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原理。

而如何将目标检测算法,也能更加生动的讲解出来呢?

回到文章上,更加大白话一点,如何写出能够让别人看完有收获、且愿意点赞,转发、收藏的内容呢?

大白个人理解中,主要列出以下几个方面,以供参考:

(1) 深入浅出

因为写的是技术文章,首先深度是肯定要有的。

这一块我们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,把技术的脉络理清楚,对难点一点点攻克。

但是光有深度还不行,还要考虑用户的人群属性,以Yolo为例:

① 用户有可能是学生,刚接触目标检测算法;

② 用户有可能是研究生,想了解最新的算法,看如果对自己设计的算法改进,便于发论文;

③ 用户有可能是已经从事AI行业的人员,想了解Yolo算法,看如何在工作中应用?

用户的属性常常是多样化的,不过在了解了用户属性后,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中哪些地方,可以详细的写?哪些地方可以一笔带过?

千万不能站在技术的角度去思考写文章,而是站在用户视角,进行编写。

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路,并不是为了让别人也能快速看懂,有收获的话,另当别论。

而且在文章中,尽量采用大白话的方式,让用户可以轻松阅读。

(2) 配图丰富

技术行业,特别是人工智能行业,会涉及到很多的算法。

而算法处理中,通常包含很多的流程,比如网络的输入、网络结构的构建、网络的输出。

以Yolov4为例,用代码写的网络结构,可能作者是最清楚的。

但是没有接触过Yolo算法的用户,肯定会一脸懵逼。

那么如何更加形象的展示其中的网络结构?这里大白也是受到之前一篇Yolov3爆文的启发,绘制了网络结构图。

在文章发布后,有非常多的小伙伴问我,网络结构图是用什么绘制的?

其实非常简单,直接使用PPT即可,最简单的其实使用起来越顺手。

除了网络结构图,在讲解损失函数box_loss的时候,Yolov4中还涉及到Iou,Diou,Giou,Ciou等知识点。

因为图片版权的考虑,直接使用老婆的图片,在上面利用人脸的检测框,对比不同算法的效果。

有了更加生动的图片,用户阅读体验也会更好。

(3) 框架逻辑

在写完整的文章前,我们首先要列出文章的整体框架。

哪些部分,我们需要重点写作?哪些部分,大概讲解即可。

当然这里就涉及到,你想讲的这个算法技术,它的核心创新点在哪里?

比如Yolov4,mosaic图像增强,iou_loss就是关键点,可以重点描述。

Yolov5,不同的网络结构拆分,就是关键点,我们也可以重点描述。

而Yolox文章,mixup数据增强,Simota是关键,我们也要重点描述。

不过肯定有同学会说,这些内容我也不清楚,怎么写呢?

大白以其中的一个知识点,作为案例,讲解大白从0到1学习的整体流程。

这里以最近写的,Yolox中的Simota为例,相信大家在论文中刚看到的时候,对它的概念肯定很模糊。

它的作用是干嘛的?为什么会有改进?其中的流程是怎样的?

没关系,这些问题大白全都遇到过,大白的思考方式是:

(1)将网络上所有能检索到的,对于Simota的解释,或者Simota相关的论文,都快速看一下,大概了解这个创新点提出的原因?

(2)创新点的大概框架了解了,但是还有很多疑问。

比如Simota在Yolo中有什么样的作用?怎么和后处理进行衔接?

没关系,我们把这些疑惑点,全都记录下来,比如有8个疑惑点。

(3)带着问题,再快速的查看相应的代码,看有哪些疑惑点,经过代码学习可以被解决,比如我们解决了5个疑惑点。

(4)但是还有3个搞不清楚,我们再深究这部分的代码。

在草稿纸上,利用图示的方式,对每一步都进行解剖,直到整体流程全都理解透彻。

比如下图是大白对于Simota拆解中的一部分图示,将每一步拆解完后,思路就很清晰了。

在工作生活中,出现问题很常见,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论。

(4) 抛出鱼饵

当然,在写作时,也并不能只单纯的为了写内容而写内容。

比如在文章中,可以描写后续的一些计划,感兴趣的话可以点赞、收藏、转发。

用户的每一次操作,都会增加文章的权重,也会让你的账号标签更加精准,流量也会更精准。

现在很多视频App中,车评人都喜欢在视频最后说一句,点赞收藏,下一集带你去看某款豪车!

其实技巧都是一样的,只不过不同领域的应用方式,略有不同。

(5) 流量互换

当然,长尾型的爆款文章,很难经常写出来。

所以在准备的时候,思维可以更加多样化一些。

是否可以采用,以某款爆文为核心,延伸出其他的一些流量文章。

例如文章中有哪些点,可以抽取出来,组合成另一篇文章。

而这个文章,可能又是某些用户所需求的。

比如大白在前面提到的文章数据中,将Yolo的各个网络结构图都抽取出来,组合成Yolov3、Yolov4、Yolov5等网络结构图的文章。

并且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,每篇文章的流量都是互换,共享的。

现在也有很多公众号,比如10个公众号组合成一篇文章,内容主要是每个公众号的介绍以及二维码,推荐大家互相关注。

上面的文章方式,也是同样的原理,构建成一个流量矩阵。

这方面,很多公众号大佬都玩的很溜,大家后期看到的时候,也可以作为参考。

5

将文章变为个人标签

这一年在写文章的时候,大白也一直在想,为什么要写这个文章?

我相信大家很多人,也肯定有这个想法:每天上班结束后,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,刷刷抖音,看看电视剧,不惬意吗?

为什么要花费自己大量的休息时间,去写这些文章呢?

但在写了一年多的文章后,越来越庆幸当初的坚持,越来越觉得:分享的越多,收获的越多的重要性。

我们其实可以换个角度,技术文章只是我们的一个产品,这个产品是带有流量属性的。

产品很粗糙,那么在市场上,可能存活时间很短,购买(浏览量)也很短。

比如大白每周写的AI周报,使用的时间远小于,花费半个月准备的一篇精品文章,那么它的浏览量多少?大白心得也是有数的。

因此产品打磨的越精细,受众的用户越多,你所收获的就越多,机会也就越多。

那么写作本身,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,有什么好处呢?

(1)提高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

在深入写作的时候,不断梳理的过程,其实也是提高思维逻辑的过程。

比如某个知识点,网络上根本没有详细的讲解。

如何从0到1,完全理解,并且能够用简单明了的方式(图片、文字等)讲解出来,非常关键。

比如在整个过程中,如何将每个知识点,根据文章框架进行串联?

想要发布到各个平台的时候,如何根据各个平台的特点,梳理文章最合适的架构,都需要我们独立思考,进行尝试。

例如在知乎上发布文章,就比较简答,将文档导出成word格式,再通过知乎编辑栏中,导入word文章即可。

而在CSDN中发布文章,就比较复杂,哪些内容需要添加颜色,都需要用代码的方式,非常耗时间。

大白之前第一次发布的Yolov4文章,在CSDN上的排版,就花费了6个小时的时间。

(2)丰富个人简历

在工作中,我们经历很多不同的项目,是增加我们个人的项目经验。

在职场生涯中,经历很多不同的公司,是增加我们个人的行业经验。

但是很多时候,包括大白身边的很多人,常常会抱怨:时间过得好快,项目上索然无味,经常感觉一年都没什么收获。

那是否可以通过文章写作,增加自己另一种维度的经验呢?

我们写出来的文章,也可以看做一款产品,而这款产品,是由你手把手制作的。

这款产品,不会带有任何公司色彩,只属于你自己。

当然,在我们跳槽的时候,这个内容产品,可以为你的简历增加更多的色彩。

因为也代表了你独立思考、愿意摸索尝试的能力。

(3)更多的机会合作

我们在前面说过,在很多平台,好的内容即流量。

而每一个流量背后,都有可能是合作的机会。

大白从开始写作Yolo的这一年中,至少有大几百人添加大白的微信。

其中也有很多的合作机会,比如项目合作、论文指导、教程合作等。

很多人工作多年后,越来越不愿意,在公开场合,分享自己的观点。

但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,大白觉得是最好的时代。

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诉求,来增加自己的个人价值。

这种价值,有可能是项目价值,也有可能是行业影响力,或者人生的沉淀。

在很多朋友加入AI未来星球的时候,大白都会邀请他们写一篇自己个人心得的文章。

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一篇文章,在写作的过程中,既是对自己过往经验的总结,也是对于人生,未来的畅想。

理清自己的思路,朝着梦想,坚定的前行。

6

文章分发平台

当我们前面都完成了,写出一篇比较满意的文章了,应该发布到哪些平台上呢?

大白尝试过很多,这里列出一些大白觉得还不错的平台:

(1) 知乎

(2) CSDN

(3) 博客园

(4) 开源中国社区

(5) 简书

(6) segmentFault思否

当然,还有很多的平台,大白也都试过,但感觉流量不是很好。

而在以上的6个平台中,比较关键的是知乎和CSDN、博客园。

CSDN、博客园在百度搜索引擎中,收录的会很快。

而知乎,推荐流量非常恐怖。

比如大白一年前写的Yolo的文章,现在知乎每天仍然有5000左右的浏览量。

而在知乎平台中,如果是刚开始发的话,也可以投稿到一些比较大的专栏中。

例如大白写第一篇《深入浅出Yolov4》的文章,账号上是0粉丝,说明账号权重很低。

因此大白就投稿到“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”的专栏中,他们的专栏有数万人,因此会有一定的基础流量。

所以对大白刚起步很有帮助,也很感谢他们。

以上就是大白写技术文章的一些想法和心得,希望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参考,对大家未来的写作有帮助。

 

互动问答1

Q:“互联网的商业逻辑,由流量+产品+变现组成”很有启发。那以大白之前的创业为例,流量对象和产品受众需要是相似人群吗?

A:好问题,这个是创业过程中,都无法避开的问题。

流量对象和产品受众,要想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,是肯定要相似人群的。

首先从流量对象来说,流量分为泛流量和精准流量。

这里大白想到两个例子:

① 以大白之前做的淘宝小众产品为例,比如某款美容仪器,主要是美容院使用。

如果一个女生在刷淘宝买面膜,无意中浏览到美容仪器,但因为不适合个人使用,所以不是产品受众,肯定很快退出,这样的流量属于泛流量。

但如果是某个美容院想进这款仪器,在淘宝搜索某关键词,她的下单概率就会很大,这样的流量属于精准流量。

那这时卖家要做的,就是如何在搜索出来的商品结果中,排到前列。

这里排到前列的方式,要不销量已经不错,商品权重很高。

要不就直接通过淘宝直通车,付费排到前列。

② 再以大白的AI产品为例,大白一般发布文章在CSDN、知乎、公众号上,各个平台都会有推荐流量,但是推荐机制不同,推荐流量也不同。

这里的推荐流量,我们可以理解为泛流量。

那么可以利用某个落地页进行进一步的筛选,比如大白的《Yolov3、Yolov4、Yolov5模型权重及网络结构图下载》的文章,会进一步筛选出精准的用户。

这样通过泛流量->精准流量->产品的模型,是倒三角形式,所以泛流量越大,最终使用你的产品的用户流量会越大。

希望两个案例对大家有帮助!

 

互动问答2

Q:在知乎、CSDN等平台上写出好文,除了流量,平台本身会给你什么奖励吗?

A:物质奖励基本很少,但大白觉得收获的更多的是信任奖励。

通过不断的输出,让用户觉得有帮助,他对你的信任,大白觉得胜过一切的物质奖励。

此外,大白觉得当工作多年后,更应该在乎的是行业中大家对你的认知。

如何去帮助别人,如何去影响别人,如何和用户成为朋友,这些是目前大白觉得最重要的事情。

 

互动问答3

Q:有考虑过把技术相关的内容,写成书吗?

A:其实在很多平台,收到很多出版社的邀约,比如CSDN、知乎、小红书等。

但目前时间精力有限,公司的各种项目、大白智能的网站、AI未来星球等,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。

等后期有时间的时候,大白也想邀请AI未来星球的很多小伙伴一起写,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沉淀下来。

 

互动问答4

Q:从毕业之后就很少写文章,不知道怎么写怎么办?

A:大白在上学时,其实作文也不好,那时候写作文俗称“挤牙膏”。

在一年多前,其实也是比较类似。

但只要敢写,通过不断持续性的写作,会让文字表达的感觉,越来越顺畅。

以大白每周发的AI周报为例,目前已经不间断写了一年多了。

回过头来,再看前面10周的周报,其实文字表达也有点惨不忍睹。

但是不要担心,不间断的有技巧的输出,写作的能力会越来越好。

而且我一直坚信,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编程语言。

所以加入AI未来星球,大白都建议大家通过文字写一下心得经验。

这样对自己的过去,是一个很好的总结,也是让别人能够快速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。

 

互动问答5

Q:刚刚毕业一年,对于人工智能方向也是刚刚接触,不过平时工作太忙,只有晚上才能学习一会,感觉好焦虑,大白你刚毕业时有过这种经验吗?

A:这种感觉,大白深有感触。

刚毕业的时候,因为刚刚走向社会,不确定未来的具体方向,大白当时也很焦虑。

因此从毕业开始工作,后来又创业两年。

尝试过非常多的行业、机器视觉、淘宝、新媒体、广告投放等等。

当所有大白想尝试过的路线都试过后,大白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?

而且之前的很多经验,在未来的某一天,都有可能会派上用场。

比如机器视觉时的图像领域、淘宝时用到的搜索流量优化、亲子新媒体时用到的公众号业务。

所以有句话讲的很好:你走过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

而回归你目前的状态,因为时间比较紧张,所以时间规划一定要制定好。

多去尝试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,这些经验都会是未来最好的财富。

 

互动问答6

Q:看paper有时候感觉思路很清晰,但是一写成文字来记录下就感觉乱了,或者理解的东西很难用文字表述出来。大白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没?

A:这种情况其实经常会遇到,从大白的个人理解,问题可能有2个方面:

(1)paper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并没有理清;

(2)paper中的知识点,没有很好的串联起来;

以前面的yolox为例,其实大白在看paper的时候,有很多疑点,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:

(1)将所有的疑点全都罗列出来,这时不用管他们的顺序;

(2)将所有的疑点和已知的点进行串联,理清各个点之间的来龙去脉;

(3)针对各个疑点,进行全网搜索,寻找相关的答案;

(4)用图示的方式,最简单的方式绘制出来,将一个个疑点都一一攻克;

以上是大白的一些方法,可以参考借鉴。

 

互动问答7

Q:有时候可能文章关注的点不一样,如果评论区有大佬Diss,怎么办?感觉很受打击。

A:大白平时写的文章中,也会遇到这种情况。

不过想开点,被Diss也可能是件好事。

(1)只有认真的看完你的文章,才能找到双方意见的不同点,说明你的文章足够吸引他。

(2)被Diss,说明某一个地方可能存在问题,那么针对这个问题,可以再检索答案,看是否有问题,进而改正。

(3)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需求,但我想真正的大佬,应该是善于沟通,愿意去帮助别人,改进问题,而不是直接Diss,也许是个伪大佬呢!

本文由 大白智能 作者:yang 发表,其版权均为 大白智能 所有,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大白智能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来源。

发表评论

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-copyrightpro.com